消费者的追捧被洋品牌利用
“洋奶粉”在国内市场高价销售,基本上与进口税无关。
按照2011年版《海关进出口税则》,供婴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食品,不管是奶粉还是麦乳精之类,其进口最惠国税率都是15.0%,暂定税率更只有5%,外加进口环节增值税17%。相比之下,其他制成品食品进口最惠国税率常常在20%以上,甚至是30%以上(如碾碎的干小麦)、50%(如甘蔗糖)以上。
“洋奶粉”价高,首先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过度追捧。这种追捧源于后发国家和地区追捧发达国家品牌的人之常情,又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强化。
其次,洋品牌销售商会充分利用这种盲目追捧,索取尽可能高的售价,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甚至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类广告营销方式,激发这种盲目追捧。为了营造自己的所谓“高端”、“贵族”形象,无论进口税率如何下降,他们都会尽量避免降价;相反,通过定期涨价来保持品牌高端地位,是一些洋品牌的常规保护策略。
今年中国实施了扩大进口政策,而且人民币汇率这几年已经对西方货币显著升值,换言之,洋奶粉的成本因汇率变动而下跌许多,但我们看到,进口洋奶粉还在纷纷涨价。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员)
消费者为安全信用丧失埋单
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中的中国消费者们,正在为失去的食品安全信用埋单。面对洋奶粉以各种借口虚涨价格,甚至售价卖到原产地的4倍,达到全球最高,家长们依然义无反顾。这不是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作怪,而是当产品安全信用已经威胁到生命健康时,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