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感受到你是一个细心的妈妈。现在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孩子去幼儿园是去学习和成长的,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过程,每一个事情发生都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尤其是幼儿园的环境下,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实习”场所,回头看,你会发现,3年他们成长得很快。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和成长呢?首先,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家长要放平心态。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交生活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会学基本的社交技巧和礼仪,学会在一个团体里如何与其他人如何相处,如何认识新朋友,如何面对拒绝,如何处理矛盾,有些情商比较高的孩子,还会在这个团体里面,初步学会协调他人和带领他人。
每个孩子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一样,心智发育也不同,所以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社交行为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把成人社交的很多心理活动放进去,孩子们基本都是比较纯粹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而且,这种情绪变化很快,可能一分钟之前还在争吵打闹、不可开交,而一分钟以后两个人又因为喜欢一本绘本坐在了一起。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团体中的表现,家长可以多多留意和了解,除非出现特别严重的事情,导致孩子有厌恶或者惧怕的情绪,家长不要多干预。其次,孩子的社交行为是有很大的模仿性的,家长要做好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亲密的抚养人的社交表现,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第一人。如果想要更多地引导孩子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对于3岁+的孩子,说教十遍不如给他做一遍示范来的效果大。例如,你想要孩子见到其他人能够主动打招呼,那么每次见到别人都提示他:快叫人,就不如你见到邻居或者朋友,主动打招呼后,也让孩子一起打招呼,这样的示范作用来得好。再比如,你要孩子学会认识新朋友,到了一个陌生场合,有了新的小朋友,与其强迫他主动去和别人认识,倒不如合适的时机和距离,你主动招呼新的小朋友,给他示范:你好,我叫*,我们想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可以吗?就像上面这样,示范几次,孩子下次见到新朋友和有趣的游戏,也许就会主动去尝试了;当他尝试主动认识其他人,有了新朋友,获得了正面的反馈,孩子主动交往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最后,引导孩子,要有方法,更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不要过分的强制孩子必须做到那种程度。外向型孩子可能更多地表现出来主动、热情,但同样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在应该管理好自己行为和情绪时,不容易控制自己,也会更容易急躁和冲动;那对于外向型孩子更多地引导他合理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内向型孩子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自控、听话、规律性强,但同样的会导致孩子在与人交往、和人交流、表达自我需求上面比较被动,甚至是忍让的表现;那么对于内向型的孩子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主动交流和主动争取,说出自己的情绪;在社交能力的培养里,尤其不要做的就是:攀比。
社交能力和学知识不同,不是短期可以克服的困难,需要一定的练习、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才会有所提高。而家长如果在这方面进行攀比,因为无法通过短时间努力可以克服,所以会给孩子更多的挫败感,让孩子产生无力感。正确的做法就是,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和问题,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如果身边有很优秀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去学习,而不要采取“谁家那小谁”的表述,进行简单粗暴的比较。像上面问题中提到的,孩子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是有时候遭到了拒绝,或者是变相的拒绝,家长无需感觉太多“尴尬”的情绪,孩子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挫折,但是这种挫折是会让孩子体会正常情绪的必然。
其实我觉得这个孩子表现得还是很好的,会主动招呼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会主动和小朋友们交流如何一起玩,可能孩子们习惯交流的方式和一起玩的方式就是如此,家长可以静观其变。如果家长担心孩子在班里被排挤,可以和老师、其他家长、孩子沟通了解具体的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孩子逐步克服。教育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地,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多给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去尝试、去面对。每天了解一点孩子的心理学,和大家一起智慧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