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惩有度便可万事大吉?
奖励与惩罚,是我们规范孩子行为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有时候,这两种方式都可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以致我们很容易对其产生依赖。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奖与罚都收效甚微,甚至根本不再管用。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究竟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约束孩子,或者激励孩子走得更远呢?
※奖励能激励孩子走多远?※
在育儿的过程中,以下情形经常发生:每当我们给孩子一个承诺——如果他做了某件事,就会得到某个奖励物。这个奖励物若是孩子期待的,他会立刻行动。奖励的这种及时效应很容易迷惑我们,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激励孩子的好办法。然而,要不了多久,我们还没尝够奖励带来的甜头,就会发现问题随之而来:
1)某个奖励物不再是孩子期待的,于是,我们需要不断转换别的种类的奖励物进一步激励他的行为;
2)奖励物的级别与档次需要不断提升,否则,它对孩子便不再具有吸引力;
3)与父母提供的奖励物相比,孩子想做或不想做的某个事情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他可能就会情愿放弃奖励物,换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权利;
4)奖励让孩子将快乐建立在外物之上,忽视了他自身的价值,对孩子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毫无益处,甚至有害;
5)孩子意识到奖励物与他所做的事之间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后,孩子可能会聪明地通过索取想要的奖励物来与父母讨价还价……
奖励孩子,看似一片好心,最终的结局却往往偏离父母的初衷,甚至适得其反。之所以导致这样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奖励将孩子关注的重心吸引到了奖励物本身,而不是为了获得这个奖励物所做事情的过程中。
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感受不到乐趣,我们作为成人尚且会本能地抗拒,何况是孩子?加上人天生就有审美疲劳之说,多喜欢的东西,拥有太多,就失去了吸引力,没有人会再稀罕它。因此,奖励看似鼓励了孩子的行为,实际上不过是把孩子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奖励物本身而已。如此,奖励孩子不仅无法激励孩子走得更远,反而会使我们自己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惩罚会产生多大的约束力?※
既然奖励带来诸多的问题,那么,惩罚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对孩子产生更强有力的约束呢?太多的“前车之鉴”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当孩子被惩罚时,我们传递给他的信息是:“我是不好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需要通过做某些事情来讨好他们,才能得到爱与认可。”因此,惩罚虽然可能及时制止孩子某个“不好”的行为,却也将这个“不好”绑定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长此以往,孩子需要在家讨好父母,在外则讨好与他有关联的一切人,否则他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好”、不被认可而内心恐慌。这样的人需要依赖他人好的评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他无法为自己而活,因此会活得很累,幸福指数偏低。
不仅如此,获得父母的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如果父母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偶尔发现自己的某个行为会被惩罚,被惩罚也是成功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方式,他潜意识里就会十分欣喜,并更多地依赖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负面的,并不令人愉悦,但总好过没人关注。这样一来,惩罚反而会强化孩子被惩罚的行为。那些被惩罚越多越顽劣的孩子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
即便孩子恐惧惩罚,也不想以此吸引父母的关注,当他被惩罚时,他内心也会积压很多负面的情绪,但凡有机会逃离父母的管束,他就会连本带利捞回来,形成在父母面前做一套、在父母背后做另一套的两面派行事习惯,或者干脆与父母对抗,变得十分逆反。
※教育有道,化奖惩为神奇※
既然奖惩会带来如此多的问题,是否意味着要彻底摒弃呢?当然也不是,偶一为之,亦未尝不可。
不过,奖惩未必要那么直白,也许我们可以更隐晦点。很多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里都有因为某个好行为获得意外奖励,因为某个坏行为得到意想不到惩罚的内容,这些是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素材。我们可以借此变通一下,利用这个故事框架,填进新的内容,假仙女、神仙之手来奖励与惩罚一下孩子的某个行为,这样处理,就可以保证我们始终与孩子一体,共同去面对他的每一个行为,并且,不管他表现如何,都给他心理支持与引导,而不是把孩子与“问题”绑在一起,向其施压。
如此,孩子不仅可以很自然地悟到某些道理,还可以在没有压力、无需去耍滑头的前提下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
试想,孩子有了某个好行为,第二天早上醒来,竟然意外地发现枕头边多了一样小礼物,而这个小礼物来自某位仙女姐姐、神仙爷爷,那是多么令他惊喜,多么鼓舞他的事情!
推荐你试试上面所说的方法,你也会收获到惊喜。
※放大优点,才能正面管教※
除了以上那些意想不到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试着去赏识孩子的好行为,对孩子“不好”的行为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对待。对于一个把父母的关注看得如此重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的某个行为总是得到关注,他怎么可能不更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呢?如果他的某个行为被忽视,他又怎么可能不尝试寻求新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呢?
有一个奇怪,但又是必然的现象:越是那些觉得自己家孩子哪儿都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真的会越来越好;越是那些觉得自己家孩子这里不足、那里不够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真的越来越问题多多。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尝试正面去管教,用积极的正面的角度暗示孩子。那么孩子就不再有压力,他自然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随之会越来越好。
奖励也好,惩罚也罢,其实本来就应当仅是偶一为之的教育的辅助手段。若我们头脑简单地将奖惩作为教育孩子的全部手段,必然会发现更多的教育问题被引发,而孩子却不稀罕奖励也不畏惧惩罚了。
懂孩子,明白他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对我们的奖惩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自然就会开窍,生出很多奇妙的想法,让奖惩变得更富戏剧性,更富想象力,也懂得通过更富成效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帮助他自发自愿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