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到有妈妈在抱怨,带孩子太累了,如果有得选择的话,宁愿选择到外面工作,也不愿意在家带孩子。因为看似轻松的“保姆”工作,其实真的很累人。特别是在3岁之前的宝宝,特别喜欢探索,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总是想去弄个明白,但在他们的世界里,并没有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意识。
为了不让宝宝受到伤害,带孩子的妈妈可得时时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整天下来,你会发现比外面做苦力轻松不了多少。
就像我们家丫丫2岁的时候一样,每天睁眼起床后,就开始翻、找、扔,不管是抽屉还是橱柜,或者是卫生间,只要入了她的眼睛,她就得鼓捣鼓捣。妈妈都纳闷“我都收拾累了,宝宝竟然一点都不累”?
最令妈妈难以理解的是,就家里那么大的空间,那么点环境,丫丫每天都能折腾出新花样,她疼了就哭,开心了就笑,然后,依然折腾。
那是宝宝的生活
腾的一下就从沙发上跳了下来,音箱一下子被调得震耳欲聋,把小狗狗蒙在被子里弄得它嗷嗷直叫,哗啦一下把茶几上的东西都弄到了地板上,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在房间里扭来扭去&helpp;
对于宝宝在家里的折腾行为,很多妈妈都很苦恼,只可惜制止多次后,宝宝依然故我。如果妈妈退一步想,也就不担心了。这么大的宝宝,不捣乱、不折腾,他们怎么了解这个世界,怎么提高自身的认知呢?
大多数宝宝,都是从1岁开始折腾的。折腾起因于宝宝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他要成长,要满足好奇心,要积累生活经验,那么就只有动口、动手来做了。
宝宝翻抽屉,是要看看里面放着什么。不停地、多次地拉抽屉,就是要看看这个抽屉怎么就能拉开又推进去呢。他要仔细看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他的印象里有某人用过某样东西,他一定是要拿出来试试的。如果妈妈是在厨房用的,他也要跑到厨房,在妈妈使用过的那个部位,体验一番。
为了搞清抽屉里怎么放进了这么多东西,他要一样一样地把东西拿出来,然后又一样一样地放进去。在这个过程中,某件东西掉下来砸在了脚上,很疼的话,宝宝就会哭。哭过后,宝宝就会明白,这件东西很重,砸在脚上很疼,以后拿它一定要小心。
有的妈妈见到宝宝哭了,就会呵斥宝宝不小心或者直接把宝宝抱走不让宝宝玩了,临走还说上一句:“看看,疼了吧!以后别玩这个了啊!”妈妈这样做,对宝宝并不好。这样会让宝宝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怕的,会伤害到他,容易形成消极、退缩的性格。
如果妈妈对宝宝说:“这件东西是用来砸重物的,你还小,拿不动,容易砸到自己,等长大了再玩!”这样,宝宝就会形成一种认识,自己现在先玩别的,等长大了再玩这件东西,并不会因为这次被伤到而丧失探索世界的信心。
既然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是宝宝重要的生活内容,那么即使宝宝把橱柜弄乱了、去马桶里折腾,妈妈都不要斥责宝宝,只要告诉宝宝“妈妈每天洗衣服很累,洗完以后还要熨,你以后不要去衣柜里面玩了!不然,宝宝就没有干净衣服穿了”。
这样,宝宝就会明白做事情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妈妈的工作,不能给妈妈带来麻烦。肌肉具有认知和记忆的功能,宝宝的人生经验、认知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取决于婴幼儿时期宝宝用手构建的认知结构,妈妈处理好了,宝宝会一生受益!
抓住这个不错的教育机会
对于3岁前宝宝的行为,妈妈不要用成人世界的成功与失败、对与错、有用与没用来评判,要蹲下来,从宝宝的角度去考虑,他为什么这么做?宝宝很小,他需要通过与这个世界的接触,来发展自己的智慧。
比如,宝宝出生后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宝宝不断地用口来感知身边的东西。当宝宝用口唤醒了手以后,宝宝对世界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了,他们能拉、能拽、能攀、能拧、能提、能按,总之,他们的一双小手能把家折腾个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