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为啥孩子刚被吼,转身就和妈妈亲?知道真实原因,你就不会再吼了

出处:@禾禾妈爱学习日期:2024-08-21 03:03:00编辑:网络收集

前段时间,我又一次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吼了女儿一顿!

事情是这样的:

之前,我曾给女儿设定过一个手机使用规矩,即规定她每周的周五到周日,晚上八点到九点,可以有一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

但上周五,因为各种原因,她回到家就已经十点多了,所以,我就催她赶紧洗漱准备睡觉。

然而,她却表示自己不困,不想睡,还说明天是周六,不着急早起上学,所以各种央求我给她手机,玩一个小时。

在加班赶PPT的我,本身就心情就非常不好,她还不依不饶的闹腾。尤其是在我耐着性子给她讲了半天道理后,她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越闹越凶。

我一个不小心,就没控制住情绪,忍不住就朝她大吼了起来。

一看我发脾气,女儿不仅没有停止闹腾,反而贴在我办公桌旁不走了,甚至还让我抱抱她,眼看着马上深夜十二点了,我PPT还没做完,于是忍不住提高了声调,又大声的吼了她几句。

看到我愤怒的样子,女儿似乎变得“懂事”了,乖乖的去刷牙洗漱,还关心说:“妈妈,你累了吗?要不要喝水?我这就刷牙去睡觉……”

孩子刚被吼,转身就和妈妈亲,难道他不“记仇”吗?

其实,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自媒体作者,以及一名妈妈,对于孩子被吼完后不记仇的现象,我不仅在文章和视频中多次看到,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过多次。

并且还从中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孩子对于父母坏脾气的包容,尤其是妈妈的包容,似乎是无底线的。

他们无底线地接纳着我们的情绪,有时候,甚至我们对他们越凶,他们反而与我们越亲近。

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小的幼儿,你越是大声吼他们,他们越是会哭着伸出小手要你抱抱。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真相令人心酸。

一、依恋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妈妈通常是婴幼儿最早、且最重要的照顾者。

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妈妈与孩子通过日常互动,如亲吻、拥抱等,建立起深厚的亲子依恋。

这种依恋关系,使孩子对妈妈产生了强烈的信任和依赖,养成了无论何时何地,遭遇何种困难挑战,都会毫无保留地依赖妈妈的习惯。

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始终相信妈妈就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无论风雨多大,都会保护自己。

即使妈妈会吼叫、责骂自己,他们也会因为这种深厚的亲子依恋关系,而倾向于原谅和理解妈妈,并不会记妈妈的仇,或者疏远妈妈。

不过需要提醒各位妈妈的是,依恋理论的核心研究者约翰·鲍尔比认为,如果妈妈频繁吼叫孩子,孩子可能会感受到威胁和恐惧,依恋关系从而会受到破坏。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尽量避免吼叫,而是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以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二、安全感需要

依恋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安全基地”,即一个人能感受到安全与舒适的地方。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言,这个基地可能延伸至家庭之外,如学校、朋友圈等。

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庭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安全基地”,而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正是构成这一基地不可或缺的部分。

父母对他们的吼叫行为,会给他们传递一种负面的情绪,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恐惧与不安。

年龄稍大的孩子,可能会开始怀疑“家庭”这个曾被视为避风港的地方是否真正安全?从而转向其他场所或人际关系寻求新的安全感。

但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虽然能感受到家庭氛围的紧张与不安全,但他们往往无处可逃。

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与接纳,他们往往会采取“讨好”的行为,试图修复与父母的关系,重回那个曾经让他们感到安心的“安全基地”。

若孩子长时间被这个本应给予他们庇护的“安全基地”所拒绝,他们的内心将变得“无家可归”,逐渐变得胆小、敏感,对他人和环境充满不信任。

因此,无论我们多么生气,发泄完情绪后,都必须及时回到孩子的身边,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与接纳,确保他们的“安全基地”始终稳固,不被破坏。

三、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

当妈妈吼叫孩子时,他们的身体会有一些应激反应,比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等。

然而,孩子大脑中处理情绪的区域还未发育完善,所以,当他们出现以上自然反应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此时他们的大脑,根本想不到自己哪里做错了,而是“妈妈不喜欢我了”。

于是,他就会感到焦虑、害怕,从而本能的想要寻求安全基地的保护,靠近妈妈,让妈妈抱抱。

此外,年幼孩子的心理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妈妈为何会发脾气或吼叫。所以,他们只会凭借自己纯真善良的本性,宽容地原谅妈妈的过错。

四、如何减少亲子冲突?

俗话说防大于治,作为妈妈,为了防止自己吼孩子,最好的办法还是减少与孩子间的冲突。

所以,在吼完女儿的三四天中,我一直在自责,也一直在反思,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了大量减少亲子冲突的有效方式。

第一: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指出:通过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即对外界刺激的适度反应能力,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从而减少亲子冲突的发生

钝感力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俗地说,它就像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刺激和挫折时,给自己穿上的一层“心理护甲”。

这种护甲能够帮助我们,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减少负面情绪体验,从而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比如,当我们因为孩子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痛苦和难过时。

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钝感力,就能够减轻这种痛苦的感受,使自己不至于太过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能够更冷静、理智地应对和处理。

第二:培养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丹尼尔·戈尔曼等权威人士均指出:情绪控制在亲子沟通中至关重要,它关乎家庭关系的健康和沟通效果。

作为妈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情绪失控不仅会加剧亲子冲突,破坏家庭和谐氛围,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明白人都是情绪起伏的,不必过于苛求完美。当情绪高涨时,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短暂休息或寻求外部支持等方式,来平复情绪。

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通过开放、诚实的对话,和孩子增进理解,减少误解,缓解冲突。

另外,我们还要学一些沟通技巧,比如用“我”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说伤人的话。

【写在最后】

父母用吼叫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看似破坏性不大。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自卑、胆小,或者叛逆、攻击性强,甚至影响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发展。长大后,他们可能会与父母渐行渐渐远。

都说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一生的幸运。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既能成就一个孩子,也能毁掉一个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用温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帮助他们成为自信、独立、有爱心的人。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 男孩小名大全 可爱活泼的男婴儿乳名分享

    • 新生宝宝能看见东西吗

    • 李姓男孩取名100分,李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

    • 王姓男孩阳刚霸气名字(精选600个)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