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以下的场景是不是同样熟悉:
离异的母亲带着孩子,孩子怒目圆睁,对父亲总是一副深仇大恨的样子;那个整天抱怨的同事,你是不是在她开始絮絮叨叨前尽快逃离?抱怨,是一面聚集了怨念的黑色围墙,既困住了自己,也推开了别人。
你抱怨,可能是表达你的不满,起初别人处于同情心或共理心,会倾听你,安慰你,认可你。只是次数一多,周围的人必然是逃之夭夭。毕竟,谁都不想做别人的情感发泄筒,每个人生活都不易,满满的负能量,这日子也就没法过了。还记得鲁迅先生刻画的那个祥林嫂吗?喜欢抱怨的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个样子,被人厌烦而不自知。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特别的暴躁,逢人就抱怨工作的辛苦,上司的不公。换而来之,同事们特别不愿靠近我。后来,有个同事好心告诉我说,你怨气太多,戾气太重,作为一个女生,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言惊醒梦中人,我从来不把抱怨当回事。可是却给别人带去了满满的负能量而不自知。记住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不管多美的女生,一抱怨,灵气顿失,形象就大打折扣。深以为然。
营造幸福远比传播怨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幸福是会传染的,抱怨也会被习得。在孩童时期,孩子一般都缺少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女人离异了,对孩子父亲怨恨满满,就会对孩子整天抱怨,你爸爸不是东西,怎样伤害我们母子,然后BlaBla讲了一堆。好吧,你的确是发泄了你的坏情绪,而你的孩子呢,自此他可能对父亲恨之入骨。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一棵恨得种子,试问这种孩子在成长过程里会真正地幸福吗?
在我看来,无论与对方的关系多差,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逞口舌之快,把这种抱怨和恨传播给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即使彼此分开,也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即使做不到说对方的好话,不在孩子面前抱怨或者指责对方,总是可以的。需要发泄,你可以写私密日记,也可以找闺蜜,或者私下打电话骂一通对方都比传播给孩子更好一些
回家,是孩子内心,潜意识中最幸福最安全的选择;
离家,是孩子的情感,意识中最艰难最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