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一则短视频在家长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短短一分钟视频,不仅点赞量惊人,而且被各大平台纷纷转载。
视频主要讲述了:9岁男孩帮父母摆摊卖鸡蛋灌饼的故事。小男孩戴着口罩,端着打鸡蛋的茶缸子,沉着冷静,动作娴熟。
引的网友纷纷在底下点赞留言,我浏览了一下评论区,发现超过六成的网友在羡慕别人家养出了好孩子。
还有一部分人说孩子这样做是好事,从小锻炼谋生的技能,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更有人感慨,为什么自己家养不出这么懂事的孩子呢?
其实懂事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
今天咱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艰辛,变得更懂事?
第一父母的行为方式,决定了孩子的生活模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子不教,父之过。”“严父出孝子 ,慈母多败儿”。
足以说明父母在孩子的人生当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且父母的行为方式,也决定了孩子的生活模式。
“多带孩子开眼界”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观念。我爱孩子就要多带他出去涨见识,就要让他衣食无忧,让他快快乐乐。
基于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理念,每年的寒暑假或者小长假,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父母带着孩子去游历名山大川,吃遍大街小巷。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孩子通过出行增长了见识,但更多的孩子只是享受了奢侈消费的过程,对父母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
还有一部分父母为了哄孩子开心,或者让孩子听话,会给他们买很多名贵的玩具,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
然而事实却证明,一味迁就退让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叛逆心都比较重,也不能理解父母背后的艰辛。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物质生活太丰富了,总以为父母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
看不到父母为了实现他们这些愿望,为了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在背后做出的努力。
这种能给孩子较好生活的父母,一般情况下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行为方式上也带着明显的优越感。
还有一类父母就是普通的打工族,或者做点小本生意的小商贩,对于他们来说,我辛辛苦苦赚钱,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孩子必须理解我的这种艰辛。
“爱在心里,狠在面皮。”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赚钱的不容易,从而养成好好学习的习惯,或者体谅父母的辛酸。
这类家长会让孩子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回到9岁男孩帮父亲摆摊这个话题上。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一起做生意,教他生存技能,让他知道做鸡蛋灌饼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么这个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就会体谅到父母赚钱不容易,自己也会变得更加懂事。
第二孩子懂事的关键因素不是家庭环境,而是教育理念
我看到9岁小孩摆摊视频下面,很多评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懂事或者早当家的孩子,并不全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家庭环境好的孩子也有很懂事的。
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也有打骂父母的。孩子懂不懂事,其实和环境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父母的教育理念。
中国父母的育儿观念大致分为两种:先苦后甜型和先甜后苦型。
先苦后甜型父母认为,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倾向于让其自力更生。
孩子从小就接触生活的真实面目,学习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明白学习的意义,才会更加努力。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的很多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身上都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孩子从小吃苦并不是一件坏事。
父母有意识的带着孩子体验生活,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
先甜后苦型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小,不应该过早的接触社会,生活的辛苦自己品尝就够了。
正是这种错误的溺爱,阻挡了孩子的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更不能理解父母的难处。
溺爱孩子的家长总觉得孩子长大后就会懂事,事实却证明,这些孩子大部分成了啃老族。
即使不啃老也没有大作为,对父母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更别提尽孝二字了。
第三懂事的孩子背后,通常有一对懂得感恩的父母
一个人懂事的前提应该是懂得感恩。懂事的孩子能站到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能看到父母给予的恩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懂得感恩、包容、善良,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会用一种感恩的心去面对,而不是斤斤计较。
河南发洪水的时候,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拿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买了一批矿泉水和食品发到重灾区。
记得小男孩的妈妈在评论区说了这样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疫情的时候我们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是我们回馈社会的时候了。”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懂事的,懂事孩子背后多半有一对会做人的父母。
这些父母明确的知道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是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他们认为孩子小时候多吃点苦,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骄纵溺爱养出来的孩子,不但不会懂事,反而会索取的更多。
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融洽,还会尽自己所能让父母生活的更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也要讲究方法,方法用对了,孩子才会更懂事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