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之骄子,一个在同学和老师眼中堪称完美,一个前途本应无量的青年学生,居然精心策划出了一场有预谋的弑母案,当他举起手里的屠刀时,他不曾想起母亲是怎么地呵护他?他不曾想起母亲这二十几年地陪伴?他不曾想起母亲对他温暖的爱?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心血,付出了全部,却招来了孩子的仇恨,这就是2016年轰动网络的北大学子弑母案。
这虽然只是个例,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都是无条件的付出,一个家庭自从有了孩子后,父母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牺牲平时的休闲时间,他们改掉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生怕自己一丁点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他们的生活从此就围着孩子转,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几乎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孩子。
这样过于无私的奉献被称为“中国式家长”,但到底什么才是正真的“中国式家长”呢?
孩子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幼小的孩子身上,他们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总希望孩子能凭自己的能力走出一条光辉大道,能一飞冲天。
很多时候,孩子是用来满足父母的虚荣心的,孩子成绩好,能读名校,父母就觉得特别的有面子,他们享受着在人群中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在亲戚中有了吹嘘的资本,这种虚荣心就是父母督促孩子成长的动力。
中国式父母总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应该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应该无条件的顺从,否则就是冒犯,他们可以随意斥责孩子,不分场合,只看自己的心情,对孩子的语言也不会三思而后言,把孩子的自尊踩在地上,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完全不懂得尊重孩子。
“中国式家长”虽然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内心,他们的教训都是直接摧毁孩子的心灵,但他们却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无条件的付出。
都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以此可以看出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哪怕孩子再不成器,父母边骂着边默默的付出,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传统的观念让父母都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付出一切。
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像一个小树苗,父母坚信孩子定能长出一颗参天大树,父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押注在孩子能成才上,所以他们宁愿孤注一掷,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来盯着孩子成长,稍有偏差就赶紧帮忙掰正。
养儿防老,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老了以后的依靠,所以父母要竭尽全力的把孩子培养出来,以为这样才能换来自己晚年的幸福,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父母赋予了这样的责任,所以为了自己,父母也是非常愿意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全部。
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是无怨无悔的,他们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生命,多么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可这样的付出孩子真地知道感恩吗?一代一代的父母用自己的方式,执着地为孩子付出着,可孩子却执着得不领情。
父母为孩子默默地付出着,默默地娇惯着,让孩子误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每天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习惯,当父母有点怠慢时,他们就颇有怨言,父母的纵容,让孩子完全分不清是非,过度的纵容,让孩子失去了自省能力。
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用自己的方式固执的爱着,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是你妈觉得饿,父母满腔热情的为孩子做了一桌子的羹汤,可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父母会用有营养来逼着孩子吃,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时间久了父母的爱就成了孩子的负担。
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原则性,对于孩子的要求一味的退让,让孩子没有一点规则感,孩子的胃口也就越来越大,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父母如果一旦满足不了,就会让孩子心生怨言,这时他心里会自动过滤掉父母的好,留下的都是父母的不是,这样如何能养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不要盲目的去爱,不要无条件的付出,更加不能没有原则的去包容,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爱孩子,请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爱孩子,请不要剥夺孩子作为人的能力,爱孩子,请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太“能干”了,要给孩子“能干”的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不要凡事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父母不要过于细致,也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苛刻的要求,而是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如果可以自主选择,他们肯定不希望父母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付出,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用心的爱,是父母的理解,是父母在他们面对困难时,一句温暖的鼓励,他们需要自己去翱翔,他们只需一双结实的翅膀;所以没有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有不会爱的父母,爱不是被动的付出。
今日互动话题:各位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孩子知道感恩吗?对于不会感恩的孩子,你会选择怎样教育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