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这种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是傍晚时分,太阳西去,凉风习习。小孩子们在户外奔跑玩耍,身上不像夏天那般大汗淋漓,玩得就更加舒爽、惬意。
从进入9月份开始,我家小宝晚上8点半之前是没有回过家的,都在家门口的小公园里和小朋友们玩得酣畅淋漓。我一般就坐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他们,翻翻手机、发发呆,时间过得也是飞快。
最近几日,可能是假期的关系,小公园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常常十几个孩子,年龄大致相仿,一小群凑在一起玩。当然,孩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就多了,孩子们之间常有的争吵、推搡、打闹和争抢也就随之而来。
一般情况下,我很少会介入到孩子的争端中,他们自己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既简单明了,也干脆利落。
孩子之间不过就是争吵了再和好,和好之后再争吵的过程,渐渐地,志向兴趣相投的孩子会越走越近,而三观不合的孩子也会渐行渐远,这就是他们交友、社交的一个自然过程。
但是,总是会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生了冲突、行为纠纷的时候,站在审判官的角度参与到孩子之间,为他们协调或者判断一个是非对错。
前天晚上,几个小一些的孩子因为争抢一个闪光的奥特曼,而再次发生“战争”。这时,一个孩子的妈妈就冲了过来,一把抓住她的孩子以及玩具,然后对着着几个不足5岁的孩子,连连发出质问:“你们为什么要争抢呢?”“你们不能各自玩各自的吗?”“你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没有教过你们吗?”……
几个孩子大概是被这位妈妈的“彪悍”给吓到了,一哄而散,各找各妈去了。
是的,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尤其是争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很多成人也会不自觉地把孩子们之间的争执上升到“道德审判”的标准,而忽略了孩子自身成长的特点和天性。
事实上,如果几个孩子都坚持各自玩各自的,而不去争抢、喜好别人的玩具或者物品,才是很奇怪的行为。
争执、争抢对于孩子来讲,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他们通过争抢,来逐渐发现问题,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他不是唯一,也不是都要围绕着他来转。
作为家长,决不能鼓励、纵容孩子争抢别人的东西,但是也不能把孩子的这种争抢行为看做是自己德育教育的失败。
当孩子把“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相亲相爱”挂在嘴上的时候,也不见得他们就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点。相反,他们在不断地参与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习到“互相谦让、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这才是内驱的力量,也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真谛。
另外,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并不是要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也是孩子与成人的区别。
孩子并不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而成人要学会慢慢地等待、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用浮躁的、焦虑的、急功近利的心来要求孩子尽快达成某种目标。
孩子自有孩子的可爱,也有他们的成长特点和个性。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贴近孩子的成长和生活,而不是用自己的经历来评判、教育孩子。
与此同时,成人还需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千篇一律、一个工厂流水线的产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也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管学习也好,还是德育教育也罢。
而事实上,太多的父母张口就来的一句话是:“你看人家***……”每天惊艳若干别人家的孩子,羡慕若干别人家的孩子,而完全忽略了自家孩子也需要呵护和肯定。
长此以往,“别人家孩子”就会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恶梦、个性发展中的障碍,要么自卑乞怜,妄自菲薄;要么目空一切,盲目自大。
请所有的父母,永远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孩子的是非对错,也不要用衡量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举止。
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孩子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