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爸爸妈妈的小心肝,初为人父母的你,一定想早日感受孩子叫你一声你爸或妈妈的心情吧。眼看着孩子已经到了学说话的年龄,但孩子却迟迟不“开口”,这可急坏了咱们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不说话,难道是哑吧?碰到这种问题,要说不担心那绝对是假的。
不过,爸爸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心,如果不是有家族语言性障碍遗传,那么就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迟迟不说话,那是有原因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导致孩子语迟钝的5个原因。
宝宝语言能力发展路线图
发展心理学认为:
宝宝在三四个月时会发出单音,如“ba”“da”;
8个月左右会发出一串音节,如“ba ba ba”“da da da”;
12个月左右开始说叠词,如“爸爸”“妈妈”;
14~18个月进入单词句阶段,开始说“苹果”“汽车”等单个名词;
18~20个月左右进入电报句阶段,将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如“妈妈鞋鞋”;
24个月时,宝宝开始说有主谓语的简单句了,如“宝宝饿了”;
3岁左右,开始使用较复杂的句子,如“老师给我洗手”。
导致语迟的5个原因
1、大人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很多妈妈都喜欢和宝宝说叠音,例如“吃饭饭”“看车车”,以为这种表达方式生动有趣,宝宝容易听懂。其实,这样做的弊端有很多,既影响宝宝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也人为延长了宝宝从叠词过渡到说简单句的时间。
2、大人包办代替剥夺了宝宝开口的权利
宝宝能听、但还不会说的时候,喜欢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指着奶瓶表示要喝奶,指着玩具表示想要这个玩具玩。大人通常都很明白宝宝的意图,于是抢着为他服务。时间长了,宝宝有了依赖性,就懒得开口表达需要了,反正你总是能猜出他的心意。
3、强行纠正宝宝的语言错误
有一种父母恰恰相反,什么都逼着宝宝开口说,一旦宝宝说错了,就反复予以纠正。例如,宝宝一开始喊爷爷为“呀呀”,就一个劲地纠正宝宝,非要他说对不可。这种做法只能让宝宝对说话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不高兴说话,宁可用肢体语言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