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上文已提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指的是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缩写为“DC”。具体到每一类,都有相应的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缩写为“E”
a.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以及少数恶性病。
b.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2.嗜碱性粒细胞,缩写为“B”
a.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以及铅、锌中毒等。
b.减少:无临床意义。
3.淋巴细胞,缩写为“L”
a.增多:多见于某些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b.减少:多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以及尿毒症等。
4.单核细胞,缩写为“M”
a.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b.减少:无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缩写为“Rtc”。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有重要观察意义。
1.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
成人 0.5%~1.5%
绝对值(24~84)×10^9/L
新生儿 2.0%~6.0%
绝对值(144~336)×10^9/L
2.网织红细胞增多
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
3.网织红细胞减少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或肿瘤浸润、放/化疗等继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