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孤独症的干预训练越早效果越好,但目前社会支持体系比较薄弱,导致了大部分责任压在了家长的身上。对于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家庭来说,要不要辞职在家照顾孩子,父母双方谁辞职,一直是困扰整个家庭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也无关对错,只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家庭和个人而异,适合自己家庭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家长在决定要不要辞职回家照顾孩子,建议考虑以下几方面情况。
家长应该如何抉择?
01 综合考虑家庭资源及限制
家庭资源与限制是正负条件的两端,包括经济条件、社会关系、家庭支持度,以及本地(社区)资源等等。也就是说,如果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就算辞职在家可能也无济于事。
02 与每一个家庭成员充分沟通
家庭成员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决定着后续的支持和持续度。对于辞职或哪一方放弃工作,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充分沟通,并做好规划和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还需要调整家庭生活节奏,规划家庭发展,计划家庭康复训练时间,如何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准备越充分,越有利于家庭的发展。
03 充分反思自己的意愿
如果决定需要其中一方放弃工作在家,一方面大部分家庭会选择收入相对少的一方辞职,另一方面需要双方充分考虑各自的需求和性格特点,理性评估哪方更适合呆在家里。不管哪方待在家里,另一方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并取得满意成效。
辞职回家后,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与社会脱节、无序、低成就感带来的心理波动,还需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如果心理和条件上尚未准备好,辞职回家不仅不会改善您和孩子的状态,一段时间内您的情绪有可能更加低落,并直接影响孩子和家庭发展。
做出决定后
需要面对的几个事实
01 减少了家庭经济来源
一个人辞职,就会少一个人的收入,从而减少整个家庭的收入,而孤独症干预训练需要长期投入,经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02 减少了家长社会性角色功能
人的社会性功能保持,最有效策略是融入社会。当然,离职在家不一定是脱离社会,但离职在家更容易导致脱离社会,放弃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03 不同家长具有不同“在家”潜质
“在家”潜质的最主要指标是情绪自控力、行为(思维)理性度和家庭一致性(包括配合度),还包括要考虑整个家庭的资源和条件潜质,甚至还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性格因素。
04 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孤独症的干预训练是一场人生马拉松,用力过猛与用力不当是大部分家长都有可能犯的“错误”,这就会导致新的问题产生,很难坚持到达终点。
常见的几种错误决定
01 因内疚而选择放弃工作
这会使自己、家庭和孩子本身均受到隐性伤害,而且这个伤害往往起初无法觉察,等觉察到了之后,可能伤害无法挽回。
02 因担心而选择放弃工作
鉴于孤独症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担心、焦虑在所难免,这种心情做出的决定,很容易忽视关键因素,这时放弃工作,可能会带来更大痛苦。
03 从众心理而选择放弃工作
不少家长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放弃工作辞职在家,只是看到很多人都辞职专心照顾孩子,就决定自己也要放弃工作。这种从众心理一样会导致决策失误。
总结来说,当孩子被确诊孤独症后,辞职与否需要家长们慎重考虑,更需要整个家庭的支持,结合自身家庭情况,理性做出选择。
不是一定辞职才能帮助孩子康复,有很多孤独症儿童父母没有选择辞职,依然能兼顾孩子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当然,辞职带娃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全身心照顾孩子。
但无论哪种选择,关键是要家长对孩子做到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干预训练,制定适合孩子的个训化方案,坚持训练,才能帮助孩子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