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幼儿园做带班老师时,经常听到家长朋友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去到幼儿园非常听老师的话,能够做到自己吃饭,遵守纪律排队喝水、如厕,与小朋友和睦相处还按时午睡?简直不知道有多完美,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让很多家长们难以置信;更多的回应是:我家孩子一旦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另一个样子,吃饭不仅要投喂,还谈条件,经常把家长自己气得不行,睡觉也闹腾,还总爱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争抢玩具!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沉默不语,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会有同学跟他玩吗?
其实,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一个供3—6岁的小朋友学习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集体场所,是一个群体,而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一个班级里面,有聪明的,乖巧的,活泼的等各种差异性的孩子,当某个孩子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也会有所刺激到,所以他们在学校就会表现得好一些,因为这样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孩子的世界既简单又明了,他们认为老师夸我了,就是喜欢我,谁不愿意被老师喜欢啊。
幼儿在一个同龄人的群体中,也是要自尊心和面子的。比如我带过的一个小班幼儿,是个3岁半的男孩子,他在园吃饭很认真,每次都会安安静静的快速的第一个把饭吃完,我观察他一个星期左右,就问他为什么每次都吃那么快啊?他说他想当小老师,要在散步的时候排在第一带其他小朋友排队去散步。像这个幼儿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班上来说就比较强了,班级群体这个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促使他进步。而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在家里,他的依赖性有点强,事事依赖着父母和爷爷奶奶,这种情况是长辈长此以往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的,爷爷奶奶可能会比较溺爱自己的孙子,事事包办,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严,所以才导致孩子在家有点懒散。孩子在家也要给他营造一个互相学习的氛围,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在园的好习惯带回家。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之所以在家和在学校的性格不一样,其实很大可能跟父母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所反映出来的迹象:在校不敢在其他孩子面前讲话,而在家表现得很活跃,或者在校很乖巧而在家很霸道等这些孩子性格多变的情况。大多是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虽然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问题的起因来源于家长身上。
3、实现家园共育
作为老师,要主动、及时地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状况,作为家长的同时,也要与老师坦诚相待孩子在家的实际情况,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实现家园共育。
孩子在家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给孩子建立一个奖惩制度,前提是家长朋友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多鼓励孩子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孩子在园很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的,我经常就被班上的贴心的孩子暖到,比如有些孩子看到我站在没有椅子坐时,就会同时有几个孩子抢着搬椅子给我坐,有时候还为了这事吃醋吵架呢。所以我一般都会鼓励和相信孩子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刚入园的孩子我会先跟他们建立一个友好,安全,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也要在孩子面前肃立起一个老师的威严形象,所以又有家长朋友说:为什么孩子们既怕你,又那么喜欢你。
亲的家长朋友们,你们还会说自己的孩子在园跟在家不一样了吗?那么你了解你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