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习惯,很多父母都忍不住摇头叹息:“唉,我家孩子就是没有养成好习惯;真让人着急!”
还真是理解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家长之崩溃。
没有好的作息习惯,孩子往往会早上喊不醒,晚上不想睡;
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往往会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没有明确的追求和目标;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则会在学习上各种作怪,让家中时时刻刻充满鸡飞狗跳的节奏,当然,在成绩上也自然而然不容易有所成就。
而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些家长会忍不住天天碎碎念,似乎自己说多了孩子就会听。事实上,孩子真的会听吗?当然不会啦!甚至说多了孩子还会逃避、叛逆!
有些家长会忍不住暴跳如雷,想要“用武力”来调整孩子。事实上,孩子可以被调整过来吗?当然不会,而且总是被打的孩子在成长中有无数的弊端,家长也总有打不住的时候。
有些家长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却总是因为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无法产生共情,让情绪共振变成一厢情愿的感动。
……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正确的方法就是八字方针:“顺应自然,适当推动”。顺应自然,是家长的心态基础;适当推动,是家长的行动准绳和具体做法。
1、顺应自然,不在细节上过于强迫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养成好习惯,重在“养”,而“养”本就是要在孩子顺应自然的基础之上。因为好习惯看似很多,但往往比较形态化、意识化。
比如我们都说“早睡早起”是好习惯,但多早起床才算早?有些孩子早上被强迫性叫起来,却需要用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让自己清醒,或者不断与瞌睡作斗争,早起对于这个孩子来讲,就一定是好习惯吗?
所以,只要孩子是健康自然的发展,那么他就在养成自己的习惯。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宽容一些、信任一些,不过分指导,更不要处处干预,让孩子有机会感受到成功或失败,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
2、想要训练孩子拥有某个好习惯,表扬比批评有效,肯定比责罚有效。
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拥有“被否定”的挫败感,而要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所以作为父母要常常表达出自己的喜悦和欣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才会拥有好情绪。
因为好情绪才会让所有的事情往良性循环的方向走,坏情绪只能让事情陷入恶性循环。
另外,孩子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这种“暗示”,往往是家长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认可和肯定,也许这种暗示是家长“蓄意为之”,却在孩子面前故意表现出来的不经意。
比如,父母可以在“以为孩子不知道”的环境下,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或者某个做法,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父母的认可。若是孩子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对,父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变相的提示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些好办法去改变。
有的父母却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各种不好,完全无视在旁边的孩子表现出的无助、尴尬或者难堪。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惧怕与人交往,甚至越来越叛逆。
3、当孩子出现某种坏习惯的时候,父母要先自省。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中,身教更能够带给孩子直观的感受。
所以,几乎所有几乎所有行动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急火燎、动作麻利的家长;
所有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喜欢一勺接一勺往孩子嘴里喂饭的家长;
所有不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对作业和分数过分计较的家长……
如果家长用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去面对孩子,那么孩子只能被动的受到影响,继续做有问题、没有好习惯的孩子。
因此,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先自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坏习惯。
父母对孩子表达爱和信任,首先应该是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独有的成长轨迹,而不是总想要干涉孩子、改造孩子。
古人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实就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帮助孩子拥有好习惯的基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