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大致就能判断出他的家庭是怎样的,他的父母是怎样的。”
朋友说的根据孩子来看父母和家庭,当然不是指经济条件如何,而是指父母的气质和家庭氛围如何。
一般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父母也一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正是这样的父母,才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若父母,尤其是母亲有着不好的成长环境与经历,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缺陷。
1、迁怒型父母
迁怒型父母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幸或者不顺利,带回到家中,迁怒到无辜的孩子身上,甚至不惜家暴。
父母的情绪是宣泄出来了,但是孩子呢?他们年幼的时候,只能承担;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反抗的过程,甚至到孩子成年或者有反抗能力之后,就会转身变成施暴者。
悲剧就这样日积月累的产生。
2、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很好辨认,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
似乎这一句话,就可以代表自己可以安排孩子的一切行为,控制孩子的一切思想。控制型父母一心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傀儡,从不关心孩子内心想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关注孩子是否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是否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执行。
这样的家庭,最终孩子的两种结果,一个是“没主见”,一个是“超级叛逆”,不管是哪种,想必都不是父母的初衷吧。
3、冷漠型父母
这类父母可能因为自己从小就比较缺爱,也可能是自己生活中遭遇了变故,因此也不会去爱别人,本身就缺乏爱人的能力。
比较典型的就像《何以笙箫默》中赵默笙的妈妈,很少和孩子有肢体上的接触,甚至会排斥和孩子的接触,没有拥抱、没有爱,对于孩子的哭泣或者苛求,几乎没有任何回应。
缺爱的孩子,人生必将不完满,孩子会一心想要得到代偿,不管是从祖父母,还是从同伴身上,因此早恋也多出在这类孩子中。
4、炫耀型父母
这类父母往往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在意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忽略生活的本质应该是自己掌握的。
他们往往不去考虑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而去逼着孩子去学习才艺,只是为了在人前可以表演;关注孩子的成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教育的优秀;习惯性在人群中夸耀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炫耀的工具。
这类父母本身就是失败的居多,就是那种“自己不会飞,却非要下个蛋,逼着蛋去飞”。孩子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往往爱慕虚荣或者极容易产生自卑感。
5、完美型父母
完美型父母本身可能是比较优秀,或者能够独当一面,具有成功的经验,事业家庭都看上去很完美。所以他们往往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出错,成为完美家庭的“败笔”。
可是世事难料,哪里能够求得万事完美,何况这类父母更容易吹毛求疵,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点错误,而且总是给孩子不断施压,只求自己完美的人生不留缝隙。
事实上这类孩子最经不得失败,次次的成功和完美,很容易让他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然而一次失败的打击足以让他崩溃、溃不成军。
6、善变型父母
这类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善变”,因为他们自身已经习惯于如此。朝令夕改,全凭自己的喜好而无视规则。
对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心情高兴时,孩子错了也是可以算对的,或者很容易就放过的;心情不好了,孩子对了也是可以找到问题来训斥一番。
对孩子态度亦是如此,时而表扬,时而贬低,时而热情,时而冷漠。这样的情绪态度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时常小心翼翼地对待母亲,小心地摸索怎么样才能让父母喜欢自己;与此同时,孩子还会怀疑自己,不自信,对事情也没有准确的判断力。
还有一类父母比较特殊,他们往往比较年轻,富有朝气,带孩子也更趋于情绪化和朋友感。他们更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寻觅美食、用孩子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这类父母的做法并非不好,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朋友式的陪伴成长,往往会让孩子无拘无束,但同时也会对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失去该有的敬畏和尊重。
所以,父母有一个度还是要把握:你终究是孩子的父母。既要陪伴孩子长大,还要引导孩子成长。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本能,还要有足够的方法,理智、科学的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