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国式父母教育的悲哀

中国式父母教育的悲哀 究竟有多可怕(2)

出处:妈妈育儿网日期:2018-03-14 14:38:12编辑:chen

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2至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春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独立自主。而后者仅有26%的人能后独立承担责任。”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四大“硬伤”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第二、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 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第三、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第四、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 带有金木水火土的字 留下深刻的印象

  • 缺金的女宝宝名字大全 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小名

  • 女孩缺土取什么名字好 优雅动听的名字

  • 女孩名字属水寓意又好的字 选择名字时需要仔细考量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