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常爱发生在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宝宝身上(5岁以下儿童)。起病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6月2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市卫计局获悉,东莞现已进入手足口病快速上升期,由于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面临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因此要求暂停全校或全园性的集会活动,并启动晨检制度。
昨日10时许,记者在南城医院的儿科发热门诊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患儿在候诊,其中有一部分患儿出现的就是发热、手足口疱疹的症状。据医生介绍,自5月中旬以来,手足口病患儿有增加,比4月份多了一半,但比去年同期少了三、四成。目前大多数的患儿都是口腔、手、脚有轻微的疱疹,尚未发现有重症病例。
据市疾控中心介绍,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年都有病例发生。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东莞手足口病高发期,目前全市已进入手足口病快速上升期,但病例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现在东莞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其他肠道病毒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去年同期是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而相比其他病原体,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患儿更容易出现重症和死亡。
“近期,我市手足口病病例持续增多,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面临着较高的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市卫计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和幼儿机构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
患儿所用物品立即消毒,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此外,各级托幼机构和小学要依照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的要求,做好园(校)内环境卫生和各类物品消毒等日常预防工作,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如一周内,同一班有2例,或同一托幼机构或小学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例时,要于24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宝宝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都要用肥皂给孩子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及时清洗并定时消毒,玩具和家庭餐具等用品也要经常清洗消毒。
2、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和其他孩子玩耍以免接触到患者儿童,注意家庭居室卫生,常开窗通风,勤晒衣服被子。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手指,不吃垃圾食品和一些不可靠的饮料,注意孩子每日体温变化,以及手心、脚心和口腔是否有异常变化。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mmyuer.com/)小编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