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医生温馨提示:
本文干货满满,建议花十分钟以上的时间慢慢享用。
人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也是人与病毒抗争的过程。
在抗争的过程中,人变得越来越适应环境,免疫力也越来越强大,其中肠道的发育,就是适应大自然的过程(然后发现更多更多好吃的)。
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器官
每到秋冬季节,6个月-24个月的宝宝们都不得不经受一次轮状病毒的攻击,总有一部分宝宝会遭到轮状病毒的感染,发生轮状病毒肠炎。
接上一讲“秋冬季婴幼儿肠炎第一讲:第一元凶轮状病毒来了! ”今天开始和爸爸妈妈们交流如何认识和对付轮状病毒肠炎,保护好宝宝!
宝藏传送带:【常见病防治】秋冬季婴幼儿肠炎第一讲:第一元凶轮状病毒来了!
怎样识别宝宝患上了轮状病毒肠炎?
01
轮状病毒的攻击真是防不胜防!!
为了让爸爸妈妈们更容易理解“轮状病毒肠炎”,我们可以人为地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注意这三个阶段是无缝衔接的哦):
第一阶段(病程大约1-2天)
宝宝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恶心;
体温可在37.9~39.5℃;
呕吐可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多在进食后发生,呕吐物为吃下的东西;
如呕吐剧烈,可造成胃与食管连接处损伤致出血,此时呕吐物质可为红色或咖啡色液体。
提示:在这一阶段,仅少部分宝宝出现腹泻。
因此,在秋冬季节,6个月-2岁的宝宝出现类似“感冒”的表现,尤其是伴有呕吐时,爸爸妈妈们应密切关注宝宝在出现感冒症状后是否有腹泻。
第二个阶段(病程大约3-8天)
在这一阶段,宝宝的发热、呕吐大部分已经减轻或消失,腹泻成为主要的症状。
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轮状病毒所致的腹泻有以下几个特点:
提示: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但此期间要及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否则,宝宝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婴幼儿脱水时各个部位可能的表现
第三个阶段(病程9天及以上)
大部分轮状病毒肠炎经治疗后在八天内就会好转啦!但也有少部分宝宝的病程会超过八天,这部分宝宝可能有以下表现:
如果出现以上的表现,爸爸妈妈们就需考虑是否存在轮状病毒肠炎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萌医生小课堂
乳糖广泛存在于母乳及动物乳中,在正常状态下,婴幼儿肠道中的乳糖酶足以消化乳汁中的乳糖并将其充分利用。
轮状病毒感染后,宝宝肠道乳糖酶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导致食物中的乳糖消化不全,继而被肠腔中的细菌分解为乳酸等有机酸及二氧化碳和氮气,乳酸可引起腹泻发生,大量气体的产生可引起腹胀、肠鸣及排气增加。
因为这种乳糖酶缺乏不是先天性缺乏,而是继发于轮状病毒感染,故称之为“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度过这一个“难关”。
对于轮状病毒肠炎的宝宝应注意的问题
02
爸爸妈妈们需要知道,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并非完全借助于检查,流行病学(即当时是不是有比较多的宝宝发生同样的症状)的信息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诊断。
在秋冬季节,6个月-2岁的宝宝出现水样泻,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病毒性肠炎,尤其是轮状病毒肠炎。如果宝宝在病初存在短程的发热、呕吐,则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更高。
如果有条件,可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及粪便病毒抗原检测。大便镜检多无异常9月大婴儿呕吐没有发热,感染后1-3天大量病毒会从大便中排出,这是检测病毒抗原的最佳时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病程中,比诊断病毒性肠炎或轮状病毒肠炎更重要的是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这是爸爸妈妈们只要用心、经过简单学习也可以掌握的。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提示宝宝病情较为严重或存在高风险,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1
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的脱水
脱水是指水分从身体内丢失了,这是本病危及宝宝生命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家长需要知晓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有脱水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在宝宝腹泻停止前,这种评估需要反复进行,爸爸妈妈们不能抱侥幸心理。判断方法可以参考下面这两篇以前的文章哦!
宝藏传送带:
脱水时皮肤弹性明显下降:用两根手指间隔三厘米将皮肤捏起后停顿三秒再放开,会发现皮褶展开缓慢
2
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也不能口服补液
这意味着通过口服补液已经不能解决脱水问题。
3
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这往往提示脱水程度可能难以通过口服补液得到有效纠正,尤其在是宝宝进食口服补液盐的量比较少的情况下。
4
高热
˂3月龄宝宝在38℃以上,˃3月龄在39℃以上。
5
存在消化道症状以外的严重表现
如抽搐等。
6
年龄˂6月龄、存在其他慢性疾病
当怀疑有乳糖不耐受时,可以到有条件的医院检查粪便pH值及进行粪便还原糖试验,如粪便pH
治疗中需要注意什么?常见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03
又是一条宝藏传送带:
【常见病防治】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第一元凶
急性腹泻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排列如下~
第一重要!!!
首先通过口服、鼻饲或静脉补液来预防脱水及纠正脱水。
对90%~95%的腹泻宝宝,只需要口服补液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爸爸妈妈们只要掌握好口服补液的技巧,也就有了治疗腹泻宝宝的重要武器。
特别强调:口服补液需要从腹泻一开始就使用,一直用到腹泻停止,其间每次稀便后都需要补充一定的量。
非常重要!!
其次是腹泻期间及腹泻后的合理喂养。
简单来说,可选择的饮食即日常饮食,但需要避免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高浓度单糖的食物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对考虑或确诊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为纯母乳喂养,可继续接受母乳喂养并在奶前使用一定量的乳糖酶;如为人工喂养,可换用无乳糖奶粉大约两周后再逐渐回到正常普通奶粉;混合喂养的宝宝则联合采用上述方法。
一般重要!
排在这里的才是药物治疗。包括锌制剂以及我们经常使用的蒙脱石散、益生菌以及消旋卡多曲等。
在治疗中,很多爸爸妈妈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注意的误区有:
误区
1.病毒性肠炎应该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没有针对胃肠道病毒感染的药物,无证据表明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所以不推荐使用。
2.盲目追求快速止泻:
轮状病毒肠炎为自限性疾病,治疗的重点在于补液预防及纠正脱水以及合理营养,而非快速止泻。
同时,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等“止泻药”因其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多项指南禁止用于儿童腹泻的治疗。
3、盲目听信传言9月大婴儿呕吐没有发热,给宝宝禁食或忌口:
早期进食能改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
因此,禁食对腹泻的宝宝是害处多多,应该尽早恢复进食,并给予与宝宝年龄匹配的饮食。
4、盲目轻信,用饮料或果汁替代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在腹泻口服补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其合理的配方决定了在腹泻期间使用口服补液盐较其他液体能更有效地达到补液效果;低渗口服补液盐除了补液外,还能减少20%的粪便量,减少30%的呕吐率,减少33%的静脉补液率,兼有补液和止泻双重作用,被强烈推荐使用。
但口服补液盐可能因口感问题,部分宝宝不太接受,爸爸妈妈们就因此换用饮料、果汁或糖水来代替,这是错误的!!这些液体达不到补液效果,而且可能因其渗透压过高加重腹泻。
5、自以为宝宝不缺锌不用补锌:
急性腹泻时大便丢失锌增加、负锌平衡、组织锌减少,补锌治疗能够缩短腹泻病程、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并且能够降低此后2~3个月腹泻的再发生。
大多数国家的指南都建议——所有的腹泻(包括急性腹泻)宝宝都需要补锌;要尽早补锌,能进食后即可补充。
秋冬季节对爸爸妈妈们来说真是有操不完的心,马上立冬了,在给宝宝穿上新买的小棉衣的同时,别忘了提防来自轮状病毒的毒手哦!
欢迎继续关注下一讲:《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疫苗的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消化科主任汪志凌博士执笔创作此文,特此致谢!
汪志凌
主任医师,博士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消化科主任
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委会消化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9):682-683
3. 毛萌.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8-301
4. Carson R A, Mudd S S, Madati P J.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J].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016, 30(6): 610-616
5.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in Europe: Update 2014. J PediatrGastroenterolNutr.2014;59:132-152
6. Parashar UD, Hummelman EG, Bresee JS, Miller MA, Glass RI. 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 Emerg Infect Dis. 2003. 9(5): 565-72
7. 刘艳, 岳晨妍, 李燕, 等. 中国六省份儿童LLR株轮状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现状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 52(3): 282-286
毛萌
华西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院长。
主编《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医学院规划教材,现担任《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喜爱阅读,喜爱文字,著有多本科普书籍。
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2018年创办微信公众号“萌知道”,致力于将几十年的学术和临床经验转化为通俗实用的育儿科普,平台汇集众多优秀儿科医生的原创科普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