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心理性格 >

上海迪士尼重新开放,家长们怎样防止自闭症孩子在园区乱跑?

出处:@搞笑小堂主日期:2024-07-13 10:38:34编辑:网络收集

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关闭3个多月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5月1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据悉,在恢复运营初期,为综合考虑疫情防控,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控制每日入园游客量,并实施额外的运营措施和流程,包括实行限流、要求游客提前购票及预约入园;在乐园的排队区域、餐厅、游乐项目和其他设施安排安全距离;以及增加卫生消毒的频次等。

开园消息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更有很多家庭表示,等待抢票中……但与此同时,也有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确实,对于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来说,带孩子外出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旁若无人的大喊大叫、可能会一直乱跑,甚至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

凡是重复的、没有目的性的、为安抚个人情绪而存在的行为,都是“自我刺激行为”,包括正常人在内。有的人喜欢不停地按圆珠笔上的弹簧;有人会挠自己的头发、抖腿、随着音乐摇摆身体等,这些都是正常的自我刺激行为。

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经常以更高的频率和强度进行自我刺激,出现乱跑乱叫、爬上爬下、不停地转圈等等行为,以此来产生感官刺激。

自闭症儿童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接受度较差,到了新的场所或者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会因为不安而产生焦虑等情绪,又因为宝宝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从而产生随便乱跑的问题行为。

了解了孩子乱跑的原因之后,

提到规则,我们感觉的总是束缚,其实规则不是捆绑我们的枷锁,是我们自律的标准,没有规则就没有约束,一切就会很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万事万物都是在我们看的见或看不见的规则中运行的。只有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到规则,主动思维,自我调整,那么当他步入社会的那一刻才不会慌乱。

在孩子和家长在没有规则的活动互动中,首先,孩子界限不清楚(不稳定),哪些是我可以做的事情,哪些是我不可以做的事情,哪些是我做不了的事情。

其次,没有规则的活动会使孩子做事情以人为标准。我想做就做,我不想做就可以不做,而不是客观的规则。在整个活动中,大人和孩子都是混乱的。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围着大人转。进而大家都找不到稳定的标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无序的行为。

比如,吃饭,如果吃完了就可以离开饭桌了,但是离开饭桌就不能再回到饭桌吃饭了,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吃饭已经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对于孩子不熟悉的事物建立规则,孩子很可能就会逃避。因为环境不可掌控,要求还有那么多。

2)

规则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规则的打破却只需一次。所以,在面对孩子挑战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就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角逐,如果孩子赢了,那么以后就没有办法再管,管也就没有用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要遵守规则,而且大人也要遵守规则。这也就是榜样的作用。如果大人可以不在桌边吃饭,只有孩子在桌边吃饭,那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可以发现,言传不如身教,这种规则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1)面对孩子有意挑战规则的情绪,我们需要的是忽视,等待,自己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跑,等待他的情绪回落(其实他的情绪也是一种变相的调整,夹杂着更多的试探,如果用情绪的方法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他们可能会去寻找其他的方式方法),然后语言聚焦目标(避免孩子陷入无意识和不在意),如此反复,等待孩子思维的主动调整(不断调整,直到调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上),体会我们的意图(也是规则):让其回归到活动中(适应环境)。

2)当孩子挑战规则不断升级,比如说:要从椅子上站起来逃跑,不必高声恐吓和严厉要求,用动作去无声回应他,比如说:在他逃离的前一刻我们不动声色地将桌子推进,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增强他的在意度;同时不给其逃跑的机会,只要他跑就拉回来,如此重复,让其体会我们动作的意图,这里同样是让孩子自己主动思维运转,体会,然后自我调整。

3)面对孩子的各种挑战规则,我们没有借助任何外力(比如:强化物)来约束他,避免让孩子对强化物形成依赖性,思维里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可能只是为了强化物而改变。只是坚持维护规则,就是让孩子自己感受,体会,调整,最终内化。

有了规则之后,孩子就有了规则带来的经验,孩子才能够清晰的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也就不会再出现乱跑乱叫的问题了。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图文推荐
    • 男孩小名大全 可爱活泼的男婴儿乳名分享

    • 新生宝宝能看见东西吗

    • 李姓男孩取名100分,李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

    • 王姓男孩阳刚霸气名字(精选600个)

    热门阅读